前段时间发了篇深夜食堂,里面壮爷的故事博得了大家的一阵爆笑,内心戏太多。
壮爷的OS
客人E:“壮爷,收到的杨梅太好吃了,我一口气吃了一筐,谢谢啦。”
壮爷:“这是我应该做的!(内心os:快发朋友圈啊快发朋友圈啊)”
特别真实写照。特别内心呼唤。
提问:壮爷为啥那么希望顾客发朋友圈?
01
—— 个人信用背书,超高转化率 ——
当用户体验了非常好的产品和服务,忍不住在朋友圈进行分享的时候,其实是在为他自己的信用背书付费。
在生活中,90%的人相信朋友的推荐,剩下的10%的人相信广告。能被放到朋友圈的推荐都是以自身品味和信用为担保,所以比起传统广告渠道和陌生人推销,有着更高的转化率。
02
—— 提高推荐者使用产品的活跃度和留存 ——
很多卖家可能没有发现这一点:因为人们潜意识里都会不断地维护自己的认知和决定是正确的,给别人介绍多了之后,自己也会对这个品牌更加忠诚。心理学上称这为认知平衡。为了使自己在别人印象中的形象是和谐平衡的,推荐者不会轻易放弃对已经推荐产品的购买,会倾向于不断加强已有的印象。
傲娇:用户凭什么帮你发朋友圈?
来,给你5种社交货币
一般来说,我们会认为,你需要给你的顾客返个现、发个奖,他才会帮你发朋友圈,因为人是受利益驱动的。所以现在很多饭店喜欢搞朋友圈集赞兑换饮料之类的活动。
但是事实上,在社交上,存在着“社交货币”的概念。这个货币不是物质奖励,而是基于社交行为的内容需求,是隐形的利益驱动。
上图显示了在朋友圈中的主要社交行为
它们都可以成为自发分享的行为
而你需要提供相对应的5种社交货币
举几个例子
怎么利用这些社交货币让你的顾客主动晒单
1
奇特的商品,意想不到的组合,把方便面做出了西餐感,或者是一道黑暗料理,都可以提供谈资。如果你卖生鲜水果,不妨附一张菜谱,上面全是“谈资菜”。
方便面变身意面
2
你的顾客们想表达些什么,但是他们很闷骚,不愿意自己打字发出来显得矫情,想要借助外物来表达。可口可乐的台词瓶、歌词瓶,江小白的表达瓶的成功说明,产品要引起热议传播必须有两大特性:1.产品要有沟通力,基于消费场景、基于消费者产品能产生互动;2.产品要自带社交属性,能制造话题,引发自主性传播,没有二次传播的广告依然是渠道思维,低效且会被淘汰。
在社交网络上“没有事实、只有情绪”,将产品制造成为情绪的宣泄口,让用户自发地晒单,传播品牌。
3
晒单健身器材可以塑造热爱运动、积极健康的形象,晒单图书可以塑造有文化、有素养的形象,晒单公益商品可以塑造充满爱心的形象,你的商品可以帮你的顾客塑造什么样的理想形象?
当我在秀马甲线时,你在秀什么
4
社会比较直白点说就是你的顾客有炫耀的需求。限量版、定制版、独家版,秒杀证明了手速快,价格高证明了有钱。为什么iphone6S推出时玫瑰金大受欢迎,因为如果买其他颜色就可能让别人误以为这是iphone6,颜色本身没有价值,颜色背后的稀有、高价、潮流是彰显身份的符号,才是价值所在。
你的商品如果在朋友圈晒出来不会掉顾客的价,反而还能有炫耀的效果,你的顾客会非常乐意晒单。
炫耀的维度是多方面的,不仅是产品本身凸显使用者的品味、身价、兴趣各个美好的特质,还可以打造数字感促进比较。在互联网兴起还不久时,我们就已经在比较QQ等级的太阳个数,抢论坛帖子的沙发,到现在微信运动、蚂蚁森林里刷着排行榜,数字比较是经久不衰的炫耀行为。在产品和包装中加入可以直观比较的数字元素,比如全球限量编号,本店第几位顾客,月消费多少,排名第几,帮助你的用户去炫耀。
技巧:没钱,脸皮薄,
怎么优雅地“提醒”顾客晒单?
01
—— 包装 ——
对于商品而言,被顾客拍照的机会基本上只有一次,就是撕开快递袋,打开包装的那个时刻。包装上做文章,会极大增大你的商品被用户发到自己朋友圈的机会。
比如阿宅曾经买了一家原创鞋子店的鞋子,它们的退货卡上写着,“如果不喜欢,这张卡用来好聚好散”。一瞬间感觉直击心灵,好感up,拍照分享。在包装的文案和设计上多花些功夫,在朋友圈的曝光率就可能天壤之别。
02
—— 反常规 ——
人不会拍常见的事物,而会拍反常的事物。“美”是一个拍照的原因,“特别”是另一个原因。比如便所主题餐厅火遍朋友圈,靠的就是这个反常性。在商品、包装、服务等任何可能被呈现的方面上制造冲突和反差,“一个有趣的东西”,是给用户分享你的商品的最好理由。
03
—— 帮用户偷懒 ——
阿宅有个朋友,每次一起出去吃饭,菜上桌了之后惯例拍好“到此一吃”照,捧着手机发朋友圈时就会问阿宅,你说我写什么好啊?话痨阿宅不经感叹:天呐,世界上还有不知道给图配什么字的人?
别说,世界上还真有很多这些不擅雕琢语言的人。那你就要再帮他们一把,把合适的发朋友圈的配字写在包装上,卡片上,任何可以轻易读取到的地方,现拿现用,让他们可以没什么阻碍地发出这条朋友圈。
04
—— 用户关联性 ——
如果你买了一瓶可口可乐,你肯定不会发朋友圈;但是你买了一瓶定制的可口可乐昵称瓶,上面有你的名字,你肯定就会发朋友圈。研究发现,超过40%的人谈论的话题都体现着个人经验与私人关系。而近乎一半的传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发生的事情。也就是说,在社交中,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。
产品与用户个体建立强关联性,把“产品”视角变为“自身和自身相关”视角,可以提高用户发朋友圈的可能性,定制是一种方法,成本更低的方法也有很多,阿宅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有提到过,比如在快递单上的寄件人名字上做文章。
05
—— 能在照片中清楚展示logo ——
有一次在朋友圈看到学妹发了几张pancake照片,颜值极高,内心狂种草。仔细研究了每张照片,却根本无法在盘子上看到任何logo,所以也无从得知到底是哪家店。“懒得问,就算了吧”的想法很自然地产生。这家pancake店就这样流失了我这么一个潜在顾客。
当你的产品被曝光,但是品牌没有被跟着曝光,这其实就是一次无效的展示。如果想要通过朋友圈晒单吸引一波流量,就需要好好研究如何“安放”logo、店铺名称等品牌元素,保证其能出镜。
免责声明
人们潜意识里都会不断地维护自己的认知和决定是正确的,给别人介绍多了之后,自己也会对这个品牌更加忠诚。心理学上称这为认知平衡。为了使自己在别人印象中的形象是和谐平衡的,推荐者不会轻易放弃对已经推荐产品的购买,会倾向于不断加强已有的印象。